近日,河北水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。
在这场自然灾害中,我们再次目睹了无畏的 人民子弟兵 和 无私奉献的救援志愿者 们的伟大形象。
【资料图】
他们毫不胆怯,奋斗在抗洪救灾的最前线,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英雄精神的真谛。
然而,就在大家在前线抗洪时,河北日报却登上了热搜。
河北共青团近期分享了一段感人的视频,该视频摘自《河北日报》。
视频内容描述了8月3日河北抗洪期间的一幕:一名小战士在就餐时,不知不觉地入睡了……
这则新闻充满温情,但发出后,却迅速引起了网友们的质疑。
网友说, 这个视频很熟悉,似乎之前在哪见过。
这届网友真是强大,经过深挖,网友扒出了原视频。
这是一则出自 2020年7月17日《人民日报》的视频 。
三年前,江苏无锡抗洪 防汛救灾 时,消防员手捧盒饭,吃着吃着睡着了……连封面图都一模一样。
河北日报,这次在全国人民面前出了大丑,为了宣传正能量,强行把《人民日报》三年前的视频拿来就用,被万能的网友抓了现行。
可笑的是,河北日报这则视频,尽管是个假新闻,但除了被河北共青团转发外, 还有很多官媒也都纷纷转发了这则视频 ,如:“淄博日报”、“益阳共青团”、“法制日报”、“广西新闻频道”、“郑州经济生活广播”等等。
更为可笑的是, 河北共青团,在三年前,还发过一模一样的视频。
看来,“指锡为涿”的,不仅仅是河北日报。
“新瓶装旧酒”, 各大官媒,让三年前的抗洪小战士,又在河北睡了一遍。
如今,我们官媒的思维,还停留在信息闭塞的过去,以为只要是正能量就能横行天下。
河北日报,作为该视频的首发者, 把“旧闻”当“新闻”发, 这简直是新闻界的“笑柄”!
面对河北地区的洪涝灾害, 作为当地官方媒体,他们是否采取了派遣记者前往灾区 ,并进行实地采访的措施,我们无从得知。
但是, 他们似乎在办公室内匆忙选取了一段视频并发布 ,这种做法确实引人深思。
对于官媒,和自媒体有质的区别,因为有代表性,代表某种群体的信赖性和信誉度,岂能如此不严谨?
作为官方媒体,不愿去抗洪第一线去找题材, “偷懒”直接在网上找, 拿来就用,还可以向上面交差,我们与抗洪战士们在一起。
真的是,名利双收了。
“千夫所指”下,河北日报不得不出来道歉,表明 是因为审核把关不严才导致的,将引以为戒,杜绝此类事情发生。
对于河北日报的道歉,广大网友似乎并不买账。
著名媒体人胡锡进也为《河北日报》摇旗呐喊, 声称只要删除就行,百密一疏,没必要小题大做,一个小失误没必要揪着不放,不要吓着小编。
老胡这环球时报的主编,不知道当年是怎么带队的,看到这样的话,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!
短短几句话,老胡就把 “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” ,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什么叫“严谨当然好”,做什么事不需要严谨,更何况是官媒。
难怪现在社会的公信力下降 ,原来都是老胡式的说辞。
好在,河北日报道歉声明里,没说小编是个实习生,也没说是个临时工。
我想,也许他们标榜 “说真话”的潜台词是,现在说假话的人太多了 。
这次河北水灾,不仅仅是河北日报,就连 北京红十字会 也陷入了公信力危机。
8月2日,北京红十字会官网发布了一则名为“闻‘汛’而动!红十字系统积极参与防汛救援工作”的 文章, 配图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。
照片中,四个救援人员穿着干净崭新的分体式雨衣,在泥泞的水滩里抬一位老大爷。
四个人,不仅衣服干净整洁,就连鞋子都是一尘不染。
特别是右下角的那位 ,小心翼翼,给人的感觉就是,生怕弄脏了他的鞋子,蹑手蹑脚的形态暴露了摆拍!
还有一张照片,橡皮艇里边坐满了人, 可是看水位,并没有没过救援人员的小腿。
这么多人坐上去,这个橡皮艇都沉到底上了, 飘都飘不起来,如何划过去呢?
不少网友严重怀疑跟拍人员没有用心,没有深入到一线,去拍摄我们红十字人员的艰苦救灾实景,只是 现场摆拍 应付差事。
身为读者, 我们更期待了解一个活生生的、有血有肉、有名有姓的人 。
他不用太完美,不用那么正能量,他也许浑身都长满了劣根,
但是, 他必须真实 ,就冲这一点,他就足够动人。
可如今, 中国新闻2.0时代,真相已经被遗忘在角落。
假话、空话、套话横行,让我们看不到真实。
如果失去了公信力,新闻媒体,就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了。
——END——
标签: